礼不下庶人

词典解释: lǐ bù xià shù rén 1.礼不下达庶人。谓对庶人不必责求完礼。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ˇ ㄅㄨˋ ㄒㄧㄚˋ ㄕㄨˋ ㄖㄣˊ  拼音 lǐ bù xià shù rén古代社會的一種執禮觀念,不要求平民百姓講究禮儀。▶ 《禮記.曲禮上》「禮不下庶人」▶ 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庶人貧無物為禮,又分地是務,不服燕飲,故此禮不下與庶人行也。」▶ 《孔子家語.卷七.五刑解》:「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備禮也。」

词典名字:

礼不下庶人

词典发音:

lǐ bù xià shù rén

国语辞典
礼不下达庶人。谓对庶人不必责求完礼。
基本解释

礼不下庶人[ lǐ bù xià shù rén ]

⒈  古代社会的一种执礼观念,不要求平民百姓讲究礼仪。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
《孔子家语·卷七·五刑解》:「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备礼也。」

引证解释

⒈  礼不下达庶人。谓对庶人不必责求完礼。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郑玄 注:“为其遽於事且不能备物。”
游桂 注:“庶人不庙祭,则宗庙之礼所不及也;庶人徒行,则车乘之礼所不及也;庶人见君子不为容,则朝廷之礼所不及也。不下者,谓其不下及也。”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二》:“礼不下庶人者,礼至庶人而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礼不下庶人

  • 礼不下庶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lǐ bù xià shù rén,指不对百姓苛求完备的礼节。出自《孔子家语·卷七·五刑解第三十》。亦见于《礼记·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