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数

词典解释: lǐ shù ①〈书〉礼仪的等级。 ②礼貌;礼节:不懂~。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ˇ ㄕㄨˋ  拼音 lǐ shù1. 按官階品級而分的禮儀制度。▶ 唐.韓愈〈桃源圖〉詩:「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 《新唐書.卷一二七.裴耀卿傳》:「班爵與公同,而禮數異。」2. 禮節。▶ 唐.杜甫〈哭韋大夫之晉〉詩:「丈人叨禮數,文律早周旋。」▶ 《紅樓夢.第五六回》:「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

词典名字:

礼数

词典发音:

lǐ shù

国语辞典

礼数 lǐshù

[courtesy;etiquette]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基本解释

礼数[ lǐ shù ]

⒈  按官阶品级而分的礼仪制度。

唐·韩愈〈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新唐书·卷一二七·裴耀卿传》:「班爵公同,而礼数异。」

⒉  礼节。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红楼梦·第五六回》:「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亦指官阶品级。

《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葛洪 《抱朴子·讥惑》:“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
唐 韩愈 《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罇俎异。”
宋 苏轼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诗:“江山养豪杰,礼数困英雄。”

⒉  犹礼节。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仇兆鳌 注:“礼数、周旋,相契之情。”
宋 朱熹 《与魏元履书》:“一请犹是礼数;若又再请,则无谓矣。”
元 睢景臣 《哨遍·汉高祖还乡》套曲:“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
《水浒传》第四回:“小弟 智深 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瀆,误犯清规,万望覷 赵 某薄面恕免,恕免。”
《红楼梦》第十三回:“惟恐各誥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这才彼此握手;握得那样热烈,那样牢固,不像是相见的礼数,简直是两个心灵的互相融合的印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礼数

  • 礼数,汉语词汇。
  • 拼音:lǐ shù
  • 基本解释
  • 1、<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 2、<方> 礼义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