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天

词典解释: sì tiān 1.祭神。帝王郊祭的古礼。国语辞典注音 ㄙˋ ㄊㄧㄢ  拼音 sì tiān每年冬至日帝王郊祭上天的古禮。▶ 《周禮.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旅上帝。」▶ 《禮記.樂記》:「和,故百物不失,節,故祭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438页 第7卷 836

词典名字:

祀天

词典发音:

sì tiān

国语辞典
1.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基本解释

祀天[ sì tiān ]

⒈  每年冬至日帝王郊祭上天的古礼。

《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礼记·乐记》:「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祭地。」

引证解释

⒈  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周礼·天官·司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质。”
贾公彦 疏:“谓四时所有祭天之事皆共之。”
《汉书·郊祀志下》:“祀天则天文从,祭墬则墬理从。”
清 朱大韶 《驳万氏分至不系时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 周 以冬日至,祀天於南郊,以 后稷 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祀天 (词语)

  • 祀天的由来:
  • 祀天是虞舜时期祭天的典礼。殷商时期,天神是“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臣工使者。周代,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有“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五行、五方帝与五方、五色、四季、五人神、五人帝等一一相配,构成了我国古代祭大典的基本网络。
  • 祀天本是表达对天神的尊敬而由帝王主持的一种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