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

词典解释

周武则天年号(公元705年),唐中宗沿用不改(705—707)

词典名字:

神龙

词典发音:

shén lóng

国语辞典
  • 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
  • 三国·建业正殿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

    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⒉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捷猎。”
    刘逵 注:“神龙,建业 正殿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神龙 (日本动漫《七龙珠》系列中角色)

  • 漫画《龙珠》里的一个特殊角色。
  • 传说,世界上散落着7颗龙珠,各有一至七颗不等的五角星标记,集齐7颗龙珠念出咒语,就能召唤神龙,并能向其许一个愿望。(除了超出神龙能力范围之外愿望,如《复活的融合!悟空与贝吉塔》中,愿望并未达成。)神龙实现愿望后,7颗龙珠便会自动飞散,变成石头,一年后才可再次使用。
  • 神龙 (汉语词语)

  • 神龙,汉语词汇。
  • 拼音:shén lóng
  • 作为中华的图腾,是有威严的、不可侵犯、不可践踏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释义比喻有才能者行踪神秘,不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