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学

词典解释

中国历代私人开办的学校。西周以前,学在官府。春秋时官学衰废,始开私人讲学之风。战国时大盛。汉以后,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名字:

私学

词典发音:

sī xué

国语辞典
  • 私人创办的学校。
  • 特指战国时期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及其流派。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私人创办的学校。

    后汉书·舆服志下》:“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奴隶制时代那种‘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私学’在社会上发展起来。”

    ⒉  特指 战国 时期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及其流派。

    韩非子·心度》:“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
    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私学

  •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虽非私学的首创者,但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历时2000余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私学产生原因,除社会需求外,还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即有可教学的内容和有从事教学的人。私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它冲破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就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新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