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附

词典解释

指 晋 南北朝 时世家豪族挟藏的依附人口。《晋书·山涛传》:“时 江 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南齐书·刘怀珍传》:“ 怀珍 北州旧姓,门附殷积,启上门生千人充宿卫, 孝武 大惊,召取 青 冀 豪家私附得数千人,士人怨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士族﹞这种特权之一是‘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即并若干户为一户,士族出名作户主。户主势力愈大,所附私户数也愈多…… 东晋 时 山遐 作 馀姚 令,到县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万余人。”

词典名字:

私附

词典发音:

sī fù

国语辞典
指晋南北朝时世家豪族挟藏的依附人口。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 晋 南北朝 时世家豪族挟藏的依附人口。

《晋书·山涛传》:“时 江 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
南齐书·刘怀珍传》:“怀珍 北州旧姓门附殷积,启上门生千人充宿卫, 孝武 大惊,召取 青 冀 豪家私附得数千人,士人怨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士族﹞这种特权之一是‘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即并若干户为一户,士族出名作户主。户主势力愈大,所附私户数也愈多…… 东晋 时 山遐 作 馀姚 令,到县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万余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私附

  • 私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逃避国家赋税投靠贵族豪强之家求其庇护的农民或小土地所有者。他们不是国家明令许可受荫的“客”,享受荫庇出于假冒,故又称“冒荫”。随着士族政治地位的垄断,大土地制度的发展,私附冒荫不断增加。政府为与私门争夺人口,多次作出限制私客人数的规定并检括人口。东晋初,余姚一个县括出私附冒荫者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