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契

词典解释: shuì qì 1.中国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的行为。一经﹐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ㄟˋ ㄑㄧˋ  拼音 shuì qì買賣田地、房子時立契約,呈送官廳納稅,由官廳發給印證,稱為「稅契」。▶ 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二七.稅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驗官府,輸納稅錢,給以印憑,謂之稅契。此起于東晉時。」

词典名字:

税契

词典发音:

shuì qì

国语辞典

税契 shuìqì

[tax certificate] 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基本解释

税契[ shuì qì ]

⒈  买卖田地、房子时立契约,呈送官厅纳税,由官厅发给印证,称为「税契」。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此起于东晋时。」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
孙中山 《说三民主义》:“现时国家岁入,比之亡 清 尚少,欲救其弊,必须实行税契,及平均地权之法。”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税契

  • 税契是旧时凡田宅等不动产买卖时,双方签订草契后,买主须在一定期限内向主管机关履行报验、缴纳契税、加盖官印等手续。清前期契税由买主支付,约为买价的3%。缴契税后,主管机关在草契上钤印,并附以契尾,核准契约,以此确定产权。经税契后,白契即成红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