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胡

词典解释

古族名。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时,居今山西、陕西北部山谷间。从事农业,以麻布为衣,与汉人杂处。北魏孝昌(525—527)中,云阳谷(今山西左云)稽胡刘蠡升举兵抗魏,建号称王。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上郡稽胡刘平伏又举兵反抗。北齐北周时,不断起义,给统治者以一定打击。隋唐以来,渐与汉族相融合。

词典名字:

稽胡

词典发音:

jī hú

国语辞典
1.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族名。 匈奴 的别种。

《周书·异域传上·稽胡》:“稽胡 一曰 步落稽,盖 匈奴 别种, 刘元海 五部苗裔也。或云 山戎 赤狄 之后。”
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稽胡 刘蠡升,自 孝昌 以来,自称天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稽胡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 稽胡(jī hú ),古族名,“匈奴”的别种。《周书·异域传上·稽胡》:“ 稽胡 一曰 步落稽 ,盖 匈奴 别种, 刘元海 五部之苗裔也。或云 山戎 赤狄 之后。”《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 稽胡 刘蠡升 ,自 孝昌 以来,自称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