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

词典解释: xué jū 1.营窟而居。国语辞典注音 ㄒㄩㄝˋ ㄐㄩ  拼音 xuè jū鑿穴而居。▶ 《易經.繫辭下》:「上古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或作「穴處」。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561页 第8卷 405

词典名字:

穴居

词典发音:

xué jū

国语辞典

穴居 xuéjū

[live in caves] 居住在洞穴里

基本解释

穴居[ xuè jū ]

⒈  凿穴而居。也作「穴处」。

《易经·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英语to live in a cave, (of animals)​ to be of burrowing habit

法语vivre dans une grotte

引证解释

⒈  营窟而居。参见“穴居野处”。

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处於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其人鹿视而穴居,可二十餘家。”
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宫室恶乎始乎?《易传》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穴居者,穿土而居其中,野处则復土於地而居之,《诗》所谓‘陶復陶穴’者是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穴居

  •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