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词典解释: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性战争。战争首先于1931年9月在亚洲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侵占北欧和西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日军占领东南亚。同年美、英、苏、中、法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苏军转入反攻,美、英军迫使意大利投降。次年,美、英军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苏军解放本土后越境作战。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也对日本宣战,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反攻阶段。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签订投降书,战争结束。这场战争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十亿以上的人口卷入。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ˋ ㄦˋ ㄘˋ ㄕˋ ㄐㄧㄝˋ ㄉㄚˋ ㄓㄢˋ  拼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主要過程:一、自開戰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進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歐洲戰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線的攻擊而潰敗,於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而於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後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的損失較之第一世次世界大戰更為慘重。

词典名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词典发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国语辞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 Dì-èr Cì Shìjiè Dàzhàn

[the Second World War;World War Ⅱof 1939-1945 ] 1939年至1945年在法西斯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国、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间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40年代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