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

词典解释: tǒng zi 1.竹筒状的器物。 2.未经缝制的皮毛上衣原料。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ㄥˇ ˙ㄗ  拼音 tǒng zi用表芯紙搓成的細捲,供點火吸菸用。▶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一個是賣火紙的。這人姓王,名太。」或稱為「捻子」、「捻兒」。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304页 第8卷 1148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10页

词典名字:

筒子

词典发音:

tǒng zǐ

国语辞典

筒子 tǒngzi

[tube or tube-shaped object] 筒竹,筒状物

竹筒子

基本解释

筒子[ tǒng zi ]

⒈  用表芯纸搓成的细卷,供点火吸烟用。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

英语tube-shaped object, tube, bobbin, (Internet slang)​ homonym for 同志[tong2 zhi4]

德语Rohr (S)​, röhrenförmiger Gegenstand

引证解释

⒈  竹筒状的器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这是 扬州 戴春林 的茶油筒子。”

⒉  未经缝制皮毛上衣原料

《红楼梦》第一〇五回:“云狐筒子二十五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筒子

  • “筒子”原指管状物体,或其它中间空心的圆柱体(或棒状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