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剌罕

词典解释

蒙古语音译词。原意为自由者、不受管辖者。为 蒙 元 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三四年加封颜子父母妻懿旨碑》:“ 伯颜 太师 秦王 右丞相, 撒敦 答剌罕太傅左丞相,一处商量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帝欲重旌其功,对曰:‘富与贵悉非所愿,但得自在足矣。’遂封为答剌罕,与五品印,拨三百户以食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答剌罕译言一国之长,得自由之意,非勋戚不与焉。”

词典名字:

答剌罕

词典发音:

dá lá hǎn

国语辞典
蒙古语音译词。原意为自由者﹑不受管辖者。为蒙元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蒙古语音译词。原意为自由者、不受管辖者。为 蒙 元 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

《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三四年加封颜子父母妻懿旨碑》:“伯颜 太师 秦王 右丞相撒敦 答剌罕太傅左丞相,一处商量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帝欲重旌其功,对曰:‘富与贵悉非所愿,但得自在足矣。’遂封为答剌罕,与五品印,拨三百户以食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答剌罕译言一国之长,得自由之意,非勋戚不与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答剌罕

  • 答剌罕,突厥、蒙古两族长期沿用的官号。最早是柔然人使用,唐代突厥称达干(darqan),是“专统兵马事”的武职官号,东、西突厥和回鹘都使用,不过到高昌回鹘时代,这个官号成为世袭的空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