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问

词典解释: cè wèn 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起于汉代,后科举考试多采用:亲临,选补郎吏。国语辞典注音 ㄘㄜˋ ㄨㄣˋ  拼音 cè wèn1. 古代一種取士的方式。漢置,大抵分為制策、試策二種。▶ 《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帝乃親臨策問,選補郎吏。」2. 卜筮占問。▶ 漢.袁康《越絕書.卷一四.越絕德序外傳記十八》:「范蠡因心知意,策問其事,卜省其辭,吉耶凶耶?」

词典名字:

策问

词典发音:

cè wèn

国语辞典

策问 cèwèn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politics] 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

基本解释

策问[ cè wèn ]

⒈  古代一种取士的方式。汉置,大抵分为制策试策二种。

《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⒉  卜筮占问。

汉·袁康《越绝书·卷一四·越绝德序外传记十八》:「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吉耶凶耶?」

引证解释

⒈  以蓍草占问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范蠡 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

⒉  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

《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

⒊  指所设的试题。

《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製策问,试于 奉天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策问

  • 汉代被举荐的吏民是经过皇帝“策问”后按底等高下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