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

词典解释: yuè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曾名“广东梆黄”。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后,以秦腔和乱弹为主要唱腔,吸收广东民间音乐,逐步形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流行。唱腔有板腔体的梆子、二黄两类。另有曲牌。剧目有《搜书院》、《罗成写书》、《关汉卿》等。国语辞典注音 ㄩㄝˋ ㄐㄩˋ  拼音 yuè jù流行於說粵語地區的劇種。如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華僑聚居之地。明清兩代弋陽腔、皮黃、崑腔等相繼流傳到廣東,清初出現廣東本地班,融合諸腔,並吸收廣東民間音樂及流行曲調,於雍正前後彙合形成粵劇。用廣東話演唱,極具地方色彩。唱腔以梆子、二黃、西皮為主,腳色有生、旦、文武生、武生、公腳、小武等,服裝華麗考究。劇碼取材自傳統戲曲、外國電影或西洋名劇,涵容性極大,為粵劇的一大特色。亦稱為「廣府戲」、「廣東大戲」、「廣州戲」。

词典名字:

粤剧

词典发音:

yuè jù

国语辞典

粤剧 yuèjù

[Guangdong opera] 中国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用广州话演唱,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

基本解释

粤剧[ yuè jù ]

⒈  流行于说粤语地区的剧种。如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华侨聚居之地。明清两代弋阳腔皮黄昆腔等相继流传到广东,清初出现广东本地班,融合诸腔,并吸收广东民间音乐及流行曲调,于雍正前后汇合形成粤剧。用广东话演唱,极具地方色彩。唱腔以梆子、二黄、西皮为主脚色有生、旦、文武生、武生、公脚、小武等,服装华丽考究。剧码取材自传统戏曲、外国电影或西洋名剧,涵容性极大,为粤剧的一大特色。

引证解释

⒈  我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广东、广西 的粤语地区和 香港、澳门 等地。 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 华侨居住地区也常有演出。为我国南方一大剧种。腔调以梆子、西皮二黄等为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粤剧

  • 粤剧(Cantonese Opera),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操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