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

词典解释: zǐ wài xiàn 又称“紫外光”。波长介于紫光与x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为0?04~0?39微米,属不可见光。是阳光的组成成分,紫外光谱能量约占阳光辐射能的8?3%。其显著效应是化学作用,且能杀菌。医学上常用以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国语辞典注音 ㄗˇ ㄨㄞˋ ㄒㄧㄢˋ  拼音 zǐ wài xiàn一種電磁波,真空波長介於紫光(約7200埃)與X射線之間(下限約為50埃)。以三稜鏡分散日光時,熱線折射而排列於光譜中紫色部分以外,故稱為「紫外線」。它不易穿過普通玻璃,但能使照片底片感光,且會傷害眼睛。可用來治療軟骨症、殺菌等。

词典名字:

紫外线

词典发音:

zǐ wài xiàn

国语辞典

紫外线 zǐwàixiàn

[ultraviolet radiation;ultraviolet light;ultraviolet] 波长比可见光线短的射线,波长范围为 4—400 纳米,在光谱上位于紫色光的外侧。也叫“紫外光”

基本解释

紫外线[ zǐ wài xiàn ]

⒈  一种电磁波,真空波长介于紫光(约7200埃)​与X射线之间(下限约为50埃)​。以三棱镜分散日光时,热线折射而排列于光谱中紫色部分以外,故称为「紫外线」。它不易穿过普通玻璃,但能使照片底片感光,且会伤害眼睛。可用来治疗软骨症、杀菌等。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波长比可见光线短的电磁波,波长由4000埃到60埃,在光谱上位于紫色光的外侧。紫外线能使磷光和荧光物质发光,能透过空气,不易穿过玻璃,有杀菌消毒的能力,对眼睛有伤害作用。也称紫外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