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垣

词典解释


星官名。一称“紫宫”、“紫微宫”。在北斗以北,按《步天歌》,有星15颗,以北极为中枢,成两屏藩的形状。东藩八星,由近斗杓的左枢起,顺序为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即天龙座、θ、η、ζ、ν、AF,仙王座π,仙后座23等星);西藩七星,由近斗杓的右枢起,顺序为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即天龙座α、κ、λ,大熊座d,鹿豹座43、α、H1等星)。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
天区名。按《步天歌》,为三垣的中垣。内有:紫微垣、北极、四辅、天乙、太乙、阴德、尚书、女史、柱史、御女、天柱、大理、勾陈、六甲、天皇大帝、五帝内座、华盖及杠、太尊、传舍、内阶、天厨、八穀、天棓、天床、内厨、文昌、三师、天牢、太阳守、四势、相、三公、玄戈、天理、北斗及辅星、天枪等星官。

词典名字:

紫微垣

词典发音:

zǐ wēi yuán

国语辞典
星官名,三垣之一。中国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唐丹元子《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 《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

《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紫微垣

  • 紫微垣,三垣之一,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内院,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宫女都在此居住。按《步天歌》,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以北极为中枢。有十五星,分为左垣与右垣两列,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