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夷

词典解释

明时称荷兰人为“红夷”,见《东西洋考》卷五“美洛居”条等。明时亦称荷兰所制大炮为“红夷”。见《明史·外国列传》“和兰”条。

词典名字:

红夷

词典发音:

hóng yí

国语辞典
1.旧称荷兰。 2.大炮名。参见"红夷炮"。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旧称 荷兰。

张煌言 《上延平王书》:“而今守御单弱,兼闻 红夷 搆虏乞师。万一乘虚窥伺胜败未可知也。”
《明史·熹宗纪》:“﹝ 天启 三年正月﹞乙卯, 红夷 据 澎湖。”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红毛戈船火器,横行海外,及 郑成功 一战,逐 红夷 夺 臺湾 而有其国,亦即 闽 厦 之兵。”

⒉  大炮名。参见“红夷礮”。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红夷

  • “夷”是汉族人对外族人的一种蔑称,和蛮、戎、狄等一样。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对中原四个方向民族的简要称呼。
  •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 红夷是因为欧洲诸多国家来到明朝的时候皮肤泛红而成为红夷,并非因为服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