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灯

词典解释: shā dēng 1.用纱罩笼住的灯。国语辞典注音 ㄕㄚ ㄉㄥ  拼音 shā dēng以薄紗糊成的燈籠。▶ 唐.賀朝〈宿香山閣〉詩:「朱網防棲鴿,紗燈護夕蟲。」▶ 唐.韋應物〈寄璨師〉詩:「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紗燈。」

词典名字:

纱灯

词典发音:

shā dēng

国语辞典
用纱罩笼住的灯。
基本解释

纱灯[ shā dēng ]

⒈  以薄纱糊成的灯笼。

唐·贺朝〈宿香山阁〉诗:「朱网防栖鸽,纱灯护夕虫。」
唐·韦应物〈寄璨师〉诗:「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

引证解释

⒈  用纱罩笼住的灯。

韦应物 《寄璨师》诗:“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
刘禹锡 《和牛相公雨后》:“晓看紈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
贺铸 《罗敷歌》词:“半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张可久 《清江引·秋思》曲:“孤眠夜寒魂梦怯,月暗纱灯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纱灯

  • 纱灯又称灯笼,传统特色手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