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

词典解释: tí yíng 1.人名,汉代孝女。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系长安狱。其少女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意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汉刘向《列女传.齐太仓女》。后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国语辞典注音 ㄊㄧˊ ㄧㄥˊ  拼音 tí yíng人名。漢文帝時的孝女,為太倉令淳于意最小的女兒。文帝四年,淳于意有罪當處肉刑,繫獄長安,縈隨父入長安,上書願為官婢,以贖父罪。文帝惻然感念其孝心,即免除肉刑,赦回淳于意。

词典名字:

缇萦

词典发音:

tí yíng

国语辞典
人名,汉代孝女。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系长安狱。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意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汉刘向《列女传.齐太仓女》。后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基本解释

缇萦[ tí yíng ]

⒈  人名。汉文帝时的孝女,为太仓令淳于意最小的女儿。文帝四年,淳于意有罪当处肉刑,系狱长安,萦随父入长安,上书愿为官婢,以赎父罪。文帝恻然感念其孝心,即免除肉刑,赦回淳于意。

引证解释

⒈  人名, 汉 代孝女。 汉文帝 时,太仓令 淳于意 有罪当刑,系 长安 狱。其少女 缇萦 随父至 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 意 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太仓女》。后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元 王逢 《银瓶娘子辞》:“官家明圣如 汉 主,妾心愧死 緹縈 女。”
明 陆采 《明珠记·宫怨》:“心空切,救不能梦魂长遶 夏臺城,怎得似 緹縈。”
聂绀弩 《女子教育一文献》:“有家庭,她们就是救父的 缇萦,替父的 木兰,举案齐眉孟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