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

词典解释

印度天文学称黄道和白道的降交点为“罗睺”,称升交点为“计都”,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称九曜。因日月蚀现象发生在黄白两道的交点附近,故又把罗睺当作食(蚀)神。印度占星术认为罗睺能支配人间祸福吉凶。

词典名字:

罗睺

词典发音:

luó hóu

国语辞典
1.印度占星术名词。印度天文学把黄道和白道的降交点叫做罗睺(rāhu)﹑升交点叫做计都(k?tu)。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称九曜。因日月蚀现象发生在黄白二道的交点附近﹐故又把罗睺当作食(蚀)神。印度占星术认为罗睺有关人间祸福吉凶。 2."摩睺罗"或"摩罗睺"的省称。梵语mahoraga﹐本为八部众中人首蛇身之神。民间借用此语称一种土木的玩偶。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印度 占星术名词。 印度 天文学把黄道和白道的降交点叫做罗睺、升交点叫做计都。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称九曜。因日月蚀现象发生在黄白二道的交点附近,故又把罗睺当作食(蚀)神。 印度 占星术认为罗睺有关人间祸福吉凶。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六:“罗睺即梵语也,或云摆护,此云暗障,能障日月之光,即暗曜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故西天法:罗睺、计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道也。交初谓之罗睺。”

⒉  “摩睺罗”或“摩罗睺”的省称。梵语mahoraga,本为八部众中人首蛇身之神。民间借用此语称一种土木的玩偶。

张煌言 《七夕微雨》诗:“故乡风物空回首,谁买罗睺戏綵楼?”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罗睺 (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

  • 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