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

词典解释

1. [belittle and reject]:贬低并排斥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

2.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dismiss from office]:免除[官职]

1.废除排斥。

《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

2.罢免;去官。

《汉书·孔光传》:“ 哀帝 罢黜 王氏 ,故太后与 莽 怨 丁 、 傅 、 董贤 之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时 张説 、 杨瑒 、 皇甫璟 、 杨相如 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词典名字:

罢黜

词典发音:

bà chù

国语辞典

罢黜 bàchù

(1) [belittle and reject]∶贬低并排斥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

(2)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dismiss from office]∶免除[官职]

基本解释

罢黜[ bà chù ]

⒈  贬抑、排斥。

《汉书·卷六·武帝纪》:「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⒉  免职、免除。也作「罢退」、「罢斥」。

《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之凶。可因灾异,并加罢黜。」

罢免 罢退

任用

引证解释

⒈  废除排斥。

《汉书·武帝纪赞》:“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

⒉  罢免;去官

《汉书·孔光传》:“哀帝 罢黜 王氏,故太后与 莽 怨 丁、傅、董贤 之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时 张説、杨瑒、皇甫璟、杨相如 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罢黜

  • 1、贬低并排斥。
  • 2、罢黜百家,废弃不用。
  • 【出处】:
  • 1、宋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 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