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

词典解释: lǎo zhuāng1.老子和庄子的并称。春秋﹑战国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并提﹐始于汉﹐盛于魏晋以后。 2.方言。庄稼人。国语辞典注音 ㄌㄠˇ ㄓㄨㄤ  拼音 lǎo zhuāng1. 老子和莊子的合稱。2. 簡稱老子和莊子及其流派的學說。▶ 《晉書.卷五.孝愍帝紀》:「學者以老莊為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虛蕩為辨而賤名檢。」

词典名字:

老庄

词典发音:

lǎo zhuāng

国语辞典
1.老子和庄子的并称。春秋﹑战国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老庄并提﹐始于汉﹐盛于魏晋以后。 2.方言。庄稼人。
基本解释

老庄[ lǎo zhuāng ]

⒈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⒉  简称老子和庄子及其流派的学说。

《晋书·卷五·孝愍帝纪》:「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检。」

引证解释

⒈  老子 和 庄子 的并称。 春秋、战国 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 老子、庄子 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 老 庄 并提,始于 汉,盛于 魏 晋 以后。

《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跡,察祸福利害之反,考验乎 老 庄 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窃慕古人之所志,仰 老 庄 之遗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託好 老 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老 庄 之作, 管 孟 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序》:“觉 周 孔 之犹迷,知 老 庄 之未悟。”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七十二大贤,三千小猕猴,包办 中华 教育界, 老 庄 无分吃猪头。”

⒉  方言。庄稼人。

萧红 《生死场》七:“只有布匹贵,盐贵。慢慢一家子连咸盐都吃不起啦!地租是增加,还叫老庄活不活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老庄

  •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老庄学派学说。
  •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