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词典解释: gān ái 1.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症状是右上腹部疼痛﹐肝脏肿大﹐硬变﹐食欲不振﹐腹水﹐消瘦﹐有时出现黄疸。国语辞典注音 ㄍㄢ ㄧㄢˊ (又音)ㄍㄢ ㄞˊ  拼音 gān yán gān ái病名。發生在肝臟的惡性腫瘤。以原發性居多,繼發性主要由消化道或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轉移而來。患者有全身倦怠、厭食、腹痛等病症。早期發現的是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末期則只能以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阻塞療法來控制病情。發病原因,至今尚未確定,可能與生活飲食有極大關係。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153页 第6卷 1170

词典名字:

肝癌

词典发音:

gān ái

国语辞典

肝癌 gān’ái

[cancer of the liver;hepatoma] 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症状是右上腹部疼痛、肝脏肿大、硬变、食欲不振、腹水、消瘦,有时出现黄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肝癌 科普中国

  •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