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词典解释: wèi ái 1.胃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国语辞典注音 ㄨㄟˋ ㄧㄢˊ (又音)ㄨㄟˋ ㄞˊ  拼音 wèi yán wèi ái病名。發生於胃部的癌症。依癌細胞侵犯深度,可分為早期性及進行性。患者有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貧血、上腹部硬塊等症狀。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216页 第6卷 1233

词典名字:

胃癌

词典发音:

wèi ái

国语辞典

胃癌 wèi’ái

[cancer of stomach;gastric carcinoma] 胃里生长的一种恶性瘤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胃癌 科普中国

  •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