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词典解释:
中国女电影演员。原名瑞华。广东鹤山人。1925年入中华电影学校演员训练班。后相继在友联、天一和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员。曾主演《秋扇怨》、《白云塔》、《狂流》、《脂粉市场》、《盐潮》,以及中国最早的蜡盘发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等。1933年主演代表作《姊妹花》。抗日战争爆发后去香港,先后为新华、大中华、邵氏以及台湾国联等影业公司主演《绝代佳人》、《杨贵妃》、《某夫人》等多部影片。1966年退出影坛,后移居加拿大。著有《胡蝶回忆录》。
国语辞典
亦作“胡蜨 ”。同“蝴蝶 ”。昆虫名。蜻蜓的别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胡蜨”。同“蝴蝶”。昆虫名。
引《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陈思 之文,羣才之俊也,而《武帝誄》云‘尊灵永蛰’,《明帝颂》云‘圣体浮轻’,浮轻有似於胡蝶,永蛰颇疑於昆虫,施之尊极,岂其当乎?”
唐 刘沧 《经古行宫》诗:“胡蝶翅翻残露滴,子规声尽野烟深。”
宋 苏轼 《作诗寄王晋卿》:“北城寒食烟火微,落花胡蜨作团飞。”
⒉ 蜻蜓的别名。一本作“蝴蝶”,并同。
引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蜻蛉,一名青亭,一名胡蝶。”
网络解释
胡蝶
胡蝶(原名胡瑞华),1908年3月23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女演员。1925年,胡蝶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战功》从而开启电影生涯;同年,在剧情电影《秋扇怨》中首次担任女主角。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3月,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1932年,出演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1933年1月,胡蝶以21334的票数当选由上海《明星日报》评选的"电影皇后";3月,她又主演了中国首部左翼电影《狂流》;同年,主演的电影《姊妹花》则成为她表演生涯的代表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胡蝶前往香港,先后拍摄了古装片《绝代佳人》以及爱情片《孔雀东南飞》等影片。1946年,胡蝶从上海迁居香港,在香港主演了电影《春之梦》等片后,决定告别影坛而专心辅佐丈夫潘有声从事经营。1960年,她则凭借主演的爱情片《后门》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66年,她拍完《塔里的女人》后结束了电影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