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漆器

词典解释

中国民间著名的工艺品之一。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制法是在模型(分木胎、泥胎两种)上用夏布或绸料以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上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十几道工序,成为丰富多彩的各种脱胎漆器。品种有瓶、盘、盒、文具、围屏等。特点是轻巧美观,色泽光亮,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

词典名字:

脱胎漆器

词典发音:

tuō tāi qī qì

国语辞典
  • 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州。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或木胎,然后以绸布用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而成。品种多样,有盘、盒、几、架、屏风等。特点是不怕水浸,在温度达冰点或沸点时都不会变形、落漆或褪色,而且还有极大的耐腐蚀性。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主要产于 福州。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木胎,然后以绸布用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而成。品种多样,有盘、盒、几、架、屏风等。特点是不怕水浸,在温度达冰点沸点时都不会变形、落漆或褪色,而且还有极大的耐腐蚀性。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脱胎漆器

  • 脱胎漆器,是福州三宝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