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图

词典解释


古代地图的通称。始于汉。舆地图上详细记载田赋、户口、行政、乘车等内容。是汉管理行政、稽查田赋、统计户籍的基本地图。
元*朱思本于至大四年至延祐七年(1311—1320)所作。先用计里画方法作成分幅图,后汇编成总图。长宽各2.33米,刻在石碑上,已失传。内容多根据实地调查材料绘制,订正了以往地图和地志中的一些错误。

词典名字:

舆地图

词典发音:

yú dì tú

国语辞典
1.地图。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地图。

史记·三王世家》:“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
司马贞 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元 周伯琦 《野狐岭》诗:“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在一个朋友座中,见一张东三省舆地图,非常精细,连村庄地名俱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舆地图

  • 舆地图,是反映中国及东亚国家古代勾勒国家疆域的地图,对于研究当时的地理、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 中国地图发展源远流长。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传统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尚未摆脱图画和神话传说,传说中国最早的原始地图是夏禹时的“九鼎图”。西晋出现了制图学理论——裴秀的“制图六体”,随即进入了形象画法和计里画方的传统制图阶段。万历十年(1582)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华,带来了地图投影和经纬测量等制图方法。清代在全国组织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和三角测量,使中国地图学有了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