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镇

词典解释: jié zhèn 1.指节度使。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词典名字:

节镇

词典发音:

jié zhèn

国语辞典
1.指节度使。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节度使。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族祖 天水 昭公,以旧相为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为 陕州 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隣,唯 金 遣判官 薛文遇 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奬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从周 以疾致仕,遥授节度,食其俸于家,非真节度也, 宋 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⒉  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宋史·职官志六》:“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

⒊  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节镇

  • 指设置节度使的要冲大郡,亦谓节度使。嘉靖设巡抚总督为地方长官,亦称节镇。《宋史·职官志》:“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宋史·王彦超传》:“翌日,皆罢行德(武行德)等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