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

词典解释

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是当地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在青海又称“少年”,对其中的词称“花儿”,演唱称“漫少年”。声调高亢舒长,即兴编词。内容分抒情、叙事两类,前者居多。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旧时属于情歌之类的“花儿”只在山野歌唱,须回避长辈。建国后,颂歌、劳动歌等均广泛采用“花儿”形式,不分场合均可演唱。

词典名字:

花儿

词典发音:

huā ér

国语辞典

花儿 huā’ér

[a folk song popular in Gansu, Qinghai and Ningxia Provinces] 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地方民歌曲调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花儿 (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蒙古族民歌)

  •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