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

词典解释: huā pào 烟火和炮仗。国语辞典注音 ㄏㄨㄚ ㄆㄠˋ  拼音 huā pào一種能噴火花的炮竹。▶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了月牙池,見許多游船在那裡放。」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810页 第9卷 29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55页

词典名字:

花炮

词典发音:

huā pào

国语辞典

花炮 huāpào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 烟花和爆竹

基本解释

花炮[ huā pào ]

⒈  一种能喷火花的炮竹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了月牙池,见许多游船在那里放花炮。」

英语firecracker

法语pétard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烟火炮仗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了 月牙池,见许多游船那里放花炮。”
巴金 《家》十五:“花炮放完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花炮

  • 也称“烟花”,我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在黑火药问世的隋、唐时期,有人把黑火药装入竹筒,利用火线点然使之爆炸,这就是早期的竹筒爆竹。人们在燃放爆竹时,常发现爆竹顶部有喷火现象,受此启发,制造出了喷花,即早期的烟花。到了宋代,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的品种繁多,并且具有烟、火、光、声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时期国内已开始举办多种大型烟花晚会,当时的许多烟花爆竹制作技术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