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

词典解释

俗称“青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茎被细短柔毛,青或红紫色。叶心脏形,亦被短毛。花单生叶腋,钟形,黄色。蒴果呈磨盘形,分果爿15~20。种子肾形,淡灰或黑色。中国久经栽培,分布较广。国际市场称其纤维为“天津黄麻”。茎部韧皮纤维主要供制麻袋、绳索,编渔网和造纸。种子入药,又可榨油制肥皂、油漆等。

词典名字:

苘麻

词典发音:

qǐng má

国语辞典

苘麻 qǐngmá

[Indian mallow] 一种高的一年生草本苘麻属植物,茎长而直,叶心形,被茸毛,花黄色,茎皮产生一种长而强韧的纤维,可用来制麻绳、麻袋,因此有时栽培,原产印度,但在热带和温带地方作为逸生植物被广泛归化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青麻

宋应星天工开物·夏服》:“又有苘麻一种,成本甚粗,最粗者以充丧服。”

⒉  指苘麻皮或苘麻绳。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百忙里鞋儿断了乳,好着我难行,也是我穷对付,扯将这蒲包上檾麻且繫住。”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苘麻 (植物)

  • 苘麻(学名: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是一年生亚灌木草本,茎枝被柔毛。叶圆心形,边缘具细圆锯齿,两面均密被星状柔毛;叶柄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柔毛;花萼杯状,裂片卵形;花黄色,花瓣倒卵形。蒴果半球形,种子肾形,褐色,被星状柔毛。花期7-8月。
  • 中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省区均产,东北各地有栽培。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分布于越南、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北美洲等地区。本种的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全草可作药用。
  •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