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忽

词典解释: huāng hū1.遥远貌。 2.虚妄;荒诞。 3.反复多变貌。国语辞典注音 ㄏㄨㄤ ㄏㄨ  拼音 huāng hū1. 幽昧不明的樣子。▶ 《文選.張衡.思玄賦》:「追於地底兮,軼無形而上浮。」2. 精神迷糊不清。▶ 《楚辭.屈原.遠遊》:「意而流蕩兮,心愁悽而增悲。」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905页 第9卷 388

词典名字:

荒忽

词典发音:

huāng hū

国语辞典
1.遥远貌。 2.虚妄;荒诞。 3.反复多变貌。
基本解释

荒忽[ huāng hū ]

⒈  幽昧不明的样子。

《文选·张衡·思玄赋》:「追荒忽于地底兮,轶无形而上浮。」

⒉  精神迷糊不清。

《楚辞·屈原·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引证解释

⒈  遥远貌。

《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极。”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天下大川莫如 河 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絶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於海。”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蕃文》:“路远荒忽兮天茫茫,去海隅兮超 河 漳。”

⒉  虚妄;荒诞。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晋 张华 令 丰城 令 雷焕 剖石函,得双剑。按本传,剑随亦化去。此固荒忽,未容於考信。”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至其语道,则又例为荒忽之空谈,而不及於世用。”

⒊  反复多变貌。

《汉书·萧望之传》:“《书》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亡常。”
宋 欧阳修 《吏部尚书正肃吴公墓志铭》:“公以谓 元昊 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常。”
清 张穆 《海疆善后宜重守令论》:“﹝犬羊之性,荒忽无常。”

⒋  模糊不清貌。

《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洪兴祖 补注:“荒忽,不分明之貌。”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
清 潘耒 《华峰顶》诗:“渺茫夸 閬苑,荒忽求 蓬莱。”

⒌  神思不定貌。

《后汉书·下邳惠王衍传》:“衍 后病荒忽。”
《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元年》:“﹝ 莽 妻﹞生四男; 宇获 前诛死, 安 颇荒忽,乃以 临 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荒忽

  • 荒忽,汉语词汇。
  • 拼音:huāng hū
  • 释义:(1).遥远貌。
  • (2).虚妄;荒诞。
  • (3).反复多变貌。
  • (4).模糊不清貌。
  • (5).神思不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