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蒲

词典解释: huán pú 1.两种芦类植物。 2.因盗贼常聚集于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 3.指盗贼;草寇。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961页 第9卷 444

词典名字:

萑蒲

词典发音:

huán pú

国语辞典
1.两种芦类植物。 2.因盗贼常聚集于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 3.指盗贼;草寇。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两种芦类植物。

《左传·昭公二十年》:“泽之萑蒲,舟鮫守之。”
杨伯峻 注:“萑蒲即芦苇之类。”
明 朱朝瑛 《感怀》诗:“小鸟巢萑蒲,依然得其所。”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而 春秋 之时 齐 以衡麓守山林之木,即萑蒲、薪蒸,盐蜃亦守以舟鮫、虞候祈望之官。”

⒉  因盗贼常聚集于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

《陈书·留异传》:“萑蒲小盗,共肆贪残。”
《旧唐书·高骈传》:“况自萑蒲盗起,朝廷徵用至多,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为谋,安能办事?”
明 吕坤 《盗对》:“一日,﹝ 强恕子 ﹞执劫杀者於萑蒲中。”

⒊  指盗贼;草寇。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渊藪胥萃,萑蒲攸在。”
《旧唐书·僖宗纪》:“今 平卢军 节度使 宋威 深愤萑蒲,请行诛讨。”
清 姚际唐 《念奴娇·由陈泾东望有怀中家室》词:“陈涇 东望,可长嘆一旦萑蒲氛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萑蒲

  • 萑蒲有三种意思,第一指两种芦类植物。第二指因盗贼常聚集于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第三指盗贼;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