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

词典解释

1. 汉 代地方武装头领的称谓。《后汉书·第五伦传》:“ 伦 始以营长诣郡尹 鲜于褒 , 褒 见而异之,署为吏。”《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刘盆子 居 长乐宫 ,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 胡三省 注:“时三辅豪杰处处屯聚,各有营长。”

2.现代军队编制单位营的指挥官。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可是他返转寻思,往上数有营长、教导员、团、旅首长……往下数有排长、班长和战士,只要自己在这严密的组织中,努力向前,那么,自己就有学不完的东西。”

词典名字:

营长

词典发音:

yíng cháng

国语辞典
1.汉代地方武装头领的称谓。 2.现代军队编制单位营的指挥官。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地方武装头领的称谓。

后汉书·第五伦传》:“伦 始以营长诣郡尹 鲜于褒,褒 见而异之,署为吏。”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刘盆子 居 长乐宫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
胡三省 注:“时三辅豪杰处处屯聚,各有营长。”

⒉  现代军队编制单位营的指挥官。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可是他返转寻思,往上数有营长、教导员、团、旅首长……往下数有排长、班长和战士,只要自己在这严密的组织中,努力向前,那么,自己就有学不完的东西。”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营长

  • 营长:是军队中营一级编制的最高军事长官或指挥员(武警叫大队长),在1955年施行的军衔制中,营长的编制军衔是大尉,在1988年以后施行的军衔制中,编制军衔为少校,资历较浅者为上尉,资历较深者为中校。每个营有加上炊事员在5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