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

词典解释: (?-约962) : 五代画家。名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擅画水墨或淡设色山水,用笔富有独创性。善以披麻皴、点苔法表现江南山水。与巨然并称“董巨”,对后世影响很大。有《潇湘图》等存世。国语辞典注音 ㄉㄨㄥˇ ㄩㄢˊ  拼音 dǒng yuán人名。(西元900~962)字叔達,又字北苑,南唐鍾陵(今江西省進賢縣東北)人。事李煜為後苑副使。善畫秋風遠景,以奇峭之筆寫江南諸山,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與釋巨然並稱為「董巨」。

词典名字:

董源

词典发音:

dǒng yuán

国语辞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

  • 董源 (934-约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 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