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当前位置:
古文学
>
词典
>
蔡邕
蔡邕
词典解释
: (132-192) :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灵帝时任议郎,因得罪宦官被流放。董卓当政,官至左中郎将,后世称为蔡中郎。董卓被诛后,下狱死。辞赋以揭露统治者腐朽奢侈的《述行赋》最著名。书法工篆、隶,隶书尤佳,又创“飞白”书。明人辑有《蔡中郎集》。国语辞典注音 ㄘㄞˋ ㄩㄥ 拼音 cài yōng人名。(西元132~192)字伯喈,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著有《獨斷》、《蔡中郎集》。
词典名字:
蔡邕
词典发音:
cài yōng
国语辞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蔡邕 (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概述图片来源:
一周点击量最多词典
猎户
调教
毛茸茸
嫩草
埋伏
四虎
老太婆
一区
难道
姨母
淫乐
媳妇
磨喝乐
司马懿
不服气
白云观
玉壶春
玄奘
砍头
表侄
主人
春梦
所谓
好大
一个
德行
过半
外家
豪横
撩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