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

词典解释: téng pái 1.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国语辞典注音 ㄊㄥˊ ㄆㄞˊ  拼音 téng pái一種藤製的盾牌。輕而堅韌,可用來防禦兵刃矢石,多見用於南方民族。▶ 《宋史.卷四九六.蠻夷傳四.西南諸夷傳》:「至生南界斗滿村遇夷賊二千餘人,擊之,殺傷五百人,奪梭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3122页 第9卷 60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76页

词典名字:

藤牌

词典发音:

téng pái

国语辞典
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
基本解释

藤牌[ téng pái ]

⒈  一种藤制的盾牌。轻而坚韧,可用来防御兵刃矢石,多见用于南方民族。

《宋史·卷四九六·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传》:「至生南界斗满村遇夷贼二千余人,击之,杀伤五百人,夺梭枪藤牌。」

引证解释

⒈  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兴珠 今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的是翻斤斗,打藤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藤牌

  • 藤牌,指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