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居

词典解释

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张绍曾》:“十六年,奠都 南京 , 绍曾 乃蛰居 津门 ,悉心内典,著《觉道日记》四卷,不復与闻政事。”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近来天气大不佳,难于行路,恐须蛰居若干时,故不能相见。” 郁达夫 《沉沦》三:“他回家之后,便镇日镇夜的蛰居在他那小小的书斋里。”

词典名字:

蛰居

词典发音:

zhé jū

国语辞典

蛰居 zhéjū

[live in seclusion] 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蛰居山村

基本解释

蛰居[ zhí jū ]

⒈  隐居。

如:「蛰居田野」。

出山

引证解释

⒈  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张绍曾》:“十六年,奠都 南京,绍曾 乃蛰居 津门,悉心内典,著《觉道日记》四卷,不復与闻政事。”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近来天气大不佳,难于行路,恐须蛰居若干时,故不能相见。”
郁达夫 《沉沦》三:“他回家之后,便镇日镇夜的蛰居在他那小小书斋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蛰居

  • 蛰居zhé jū,汉语词语,释义为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抛头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