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散

词典解释: xíng sàn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也称行药。 2.泛指散步。宋杨万里有《雨后郡圃》诗。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ㄥˊ ㄙㄢˋ  拼音 xíng sàn1. 魏晉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後須行走以宣泄藥力。▶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覬亦即曉其旨,嘗因,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亦作「行藥」。2. 散步。▶ 清.陳維崧〈雨淋鈴.斜陽城闕〉詞:「斜陽城闕,晚秋,偶爾游歇。」3. 施藥治病。▶ 《水滸傳.第一一四回》:「安子青囊藝最精,山東有聲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316页 第3卷 910

词典名字:

行散

词典发音:

xíng sàn

国语辞典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2.泛指散步。宋杨万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基本解释

行散[ xíng sàn ]

⒈  魏晋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后须行走以宣泄药力。南朝宋·刘义庆也作「行药」。

《世说新语·德行》:「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

⒉  散步。

清·陈维崧〈雨淋铃·斜阳城阙〉词:「斜阳城阙,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⒊  施药治病。

《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安子青囊艺最精,山东行散有声名。」

引证解释

⒈  魏 晋南北朝 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覬(殷覬 )尝亦即晓其旨,因行散率尔下舍,便不復还。”

⒉  泛指散步。 宋 杨万里 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陈维崧雨淋铃·秋过城南蒋氏园亭》词:“斜阳城闕,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⒊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

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行散

  • 行散,读音xíng sàn,汉语词语,泛指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