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马

词典解释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程大昌《演繁露》卷一:“晋、魏以后,官至贵品,其门得施行马。行马者,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门以为约禁也。《周礼》谓之梐枑,今官府前叉子是也。”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词典名字:

行马

词典发音:

xíng mǎ

国语辞典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清 末 明 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行马》。

《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汉 郑玄 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东晋 时有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以 吴混 为之。”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李商隐》:“芙蕖雾夕乐新知, 牛 李 裴回有辞;未卜郎君行马贵,后贤应笑 义山 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行马

  • 行马,读音:xing ma,汉语词语,指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