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服

词典解释: páo fú 1.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国语辞典注音 ㄆㄠˊ ㄈㄨˊ  拼音 páo fú本指寬長並有綿絮夾裡的衣服。今泛稱寬長衣服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570页 第9卷 53

词典名字:

袍服

词典发音:

páo fú

国语辞典

袍服 páofú

[robe;gown]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基本解释

袍服[ páo fú ]

⒈  本指宽长并有绵絮夹里的衣服。今泛称宽长衣服为「袍服」。

引证解释

⒈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宋史·职官志四》:“凡御殿、大礼前一日,请乘舆袞冕、镇圭、袍服於禁中以待进御,事已復还内库。”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冠服》:“袍服,初尚长, 顺治 之末,短才及膝,今则又没髁矣。”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明初制墨工人》:“本书( 李孝美 《墨谱》)虽刻于 明 弘治 时,工人一律 元 式方顶笠子帽。其中除二人上身赤裸,其他人都着 蒙古 人袍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袍服

  • 袍服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那个时期的袍服只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释名?释衣服》: 袍,苞也。苞,内衣也。 所以穿着时必须加罩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