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夷

词典解释: xī nán yí 汉代时对居住在今云贵川西部、陕甘川毗邻地少数民族的总称。不同部落和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族定居,从事农耕;Xi、昆明等族分散游牧;其余如徒、笮都、冉Mang等族兼营农牧。与巴蜀商贾贸易往来频繁。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 ㄋㄢˊ ㄧˊ  拼音 xī nán yí漢時稱川南、滇、黔各省以至越南、緬甸等處的少數民族。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900页 第8卷 744

词典名字:

西南夷

词典发音:

xī nán yí

国语辞典
  • 时对分布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总称。
  • 基本解释

    西南夷[ xī nán yí ]

    ⒈  汉时称川南、滇、黔各省以至越南、缅甸等处的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汉 时对分布在今 甘肃 南部、 四川 西部、南部和 云南、贵州 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总称。 汉武帝 元光 五年至 汉明帝 永平 十二年(公元前130--公元69年),于其地置 犍为牂牁、越嶲、沉黎、武都、汶山、益州永昌 等八郡。

    《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百数,独 夜郎、滇,受王印。”
    后汉书·西南夷传》:“西南夷在 蜀郡 徼外。”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西南夷

  • 西南夷(Southwestern I 亦作Southwestern Yi),是汉代对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诸族经济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部族定居,主要从事农耕;昆明从事游牧;其余各族或农或牧。与巴蜀有商业来往。两汉于其地置八郡进行管辖。此一称呼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