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词典解释: xī xià 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因在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1227年为蒙古所灭。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 ㄒㄧㄚˋ  拼音 xī xià國名。(西元1032~1227)宋代興起於今內蒙古一部分及甘肅西北部的國家。其先世為夏州節度使,本姓拓拔,唐賜姓李,宋賜姓趙,至元昊稱帝,國號夏,史稱為「」。後為蒙古所滅。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902页 第8卷 746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89页

词典名字:

西夏

词典发音:

xī xià

国语辞典

西夏 Xīxià

[the Xi Xia Dynasty;the Western Xia regime] 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今中国宁夏、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建立的政权,1227年为元灭

基本解释

西夏[ xī xià ]

⒈  国名。(西元1032~1227)​宋代兴起于今内蒙古一部分及甘肃西北部的国家。其先世为夏州节度使,本姓拓拔,唐赐姓李,宋赐姓赵,至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为「西夏」。后为蒙古所灭。

英语Western Xia dynasty 1038-1227 of Tangut people 黨項|党项 occupying modern Ningxia and parts of Gansu and Shaanxi, overthrown by Mongols

德语Tanguten (Volk)​ (Eig, Geo)​, Xixia, Si-Hia (Eig, Geo)​

法语Dynastie des Xia occidentaux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我国古代西方的小国名。

《穆天子传》卷四:“自 阳紆 西至于 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 西夏 至于 珠余氏 及 河首,千有五百里。”
《逸周书·史记》:“昔者 西夏 性仁非兵,城郭不脩,武士无位,惠而好赏;财屈而无以赏, 唐氏 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 西夏 以亡。”

⒉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族 拓跋氏 于公元1038年建立 大夏 王国, 宋 人名之为 西夏。共传十主。最盛时,据有今 宁夏、陕西 北部、 甘肃 西北部、 青海 东北部和 内蒙古 西部一带。公元1227年为 元 所灭。

⒊  晋 时指 河西 及 荆 襄 一带。

南史·宋纪上·武帝》:“晋安帝 加九锡策:‘ 刘毅 叛换负衅 西夏。’”
《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二年》:“晋 室多故明公抚寧 西夏,张镇 兄弟敢肆凶逆,当鸣鼓诛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西夏 (中国历史朝代)

  •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
  •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
  • 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