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词典解释: xī shī 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 ㄕ  拼音 xī shī1. 春秋越國美女。生卒年不詳。越國苧蘿(今浙江諸暨縣南)人。本為浣紗女,適越王 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亂其政,乃令范蠡獻,吳王大悅,果迷惑忘政,後為 越所滅。▶ 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陰謀外傳》。亦稱為「西子」、「先施」。2. 絕色美女的代稱。▶ 《荀子.正論》:「譬之是猶以人之情為欲富貴而不欲貨也,好美而惡也。」3. 比喻落花。▶ 唐.李商隱〈景陽井〉詩:「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 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900页 第8卷 74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89页

词典名字:

西施

词典发音:

xī shī

国语辞典

西施 Xīshī

[Xi Shi,famous Chinese beauty in ancient China] 亦称“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淅江诸暨南)人,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人用以代称美女

基本解释

西施[ xī shī ]

⒈  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 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 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⒉  绝色美女的代称。

《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⒊  比喻落花。

唐·李商隐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唐·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英语Xishi (c. 450 BC)​, famous Chinese beauty, foremost of the Four legendary beauties 四大美女[si4 da4 mei3 nu:3], given by King Gou Jian 勾踐|勾践[Gou1 Jian4] of Yue as concubine to King of Wu as part of a successful plan to destroy Wu

德语Xi Shi (Eig, Pers)​

法语Xi Shi (beauté antique)​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越 美女。或称 先施,别名 夷光,亦称 西子。姓 施,春秋 末年 越国 苧罗 (今 浙江 诸暨 南)人。 越王 勾践 败于 会稽,范蠡 取 西施 献 吴王 夫差,使其迷惑忘政。 越 遂亡 吴。后 西施 归 范蠡,同泛五湖。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说, 吴 亡后, 越 沉 西施 于江。

《管子·小称》:“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王维 《西施咏》:“艷色天下重, 西施 寧久微。”

⒉  泛称美女。

唐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西施 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黄遵宪九姓渔船曲》:“西施 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 娃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其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