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明

词典解释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诚,指诚实无欺或真实无妄;明,指光明或明白。《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认为人本具有诚实无欺、明白识物的本性,通过教育可使人明白事理,真实无妄而恢复原有本性。北宋周敦颐提出“诚精故明”,把“明”作为对宇宙本体“诚”的精深体会。明清之际王夫之以“诚”为宇宙的一般规律,把“明”释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知行关系阐述诚与明的关系,认为“明诚合一,则其知焉者即行矣,行焉者咸知矣”《读四书大全说》卷四),强调诚明(知行)的统一。

词典名字:

诚明

词典发音:

chéng míng

国语辞典
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郑玄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

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郑玄 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
唐 李翱 《复性书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於书,以开诚明之源。”
宋 邵雍 《诚明吟》:“孔子 生知非假习, 孟軻 先觉亦须脩;诚明本属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诚明

  • 诚明,汉语词汇。
  • 拼音:chéng míng
  • 释义: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