谀墓

词典解释: yú mù 1.唐李商隐《刘叉》﹕"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韩愈)金数斤去﹐曰﹕'此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韩愈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国语辞典注音 ㄩˊ ㄇㄨˋ  拼音 yú mù嘲笑為人作墓誌而稱譽不實。▶ 《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後以爭語不能下賓客,因持愈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 宋.陸游〈題齋壁〉詩:「作碑諛墓已絕筆,紬史藏山猶苦心。」

词典名字:

谀墓

词典发音:

yú mù

国语辞典
1.唐李商隐《刘叉》﹕"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韩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韩愈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谀墓"。
基本解释

谀墓[ yú mù ]

⒈  嘲笑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

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宋·陆游〈题斋壁〉诗:「作碑谀墓已绝笔,䌷史藏山犹苦心。」

引证解释

⒈  韩愈 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辞。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諛墓”。

李商隐 《刘叉》:“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 愈 ( 韩愈) 金数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与 刘君 为寿。’”
宋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三:“朝来絶倒,諛墓得霜竹。”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孙文正取四城》:“以为諛墓之文,例多溢美。”
朱东润 《论传记文学》:“是不是可以把 唐 宋 八家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这一类的文字作为我们的范本呢?当然不可以,因为这些作品,大半是为了谀墓而作。”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谀墓

  • 指为了死者歌功颂德,在制作墓志铭时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颂扬的行为。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有谀墓之嫌,他曾经为当时许多豪门贵族创作墓志铭,铭中一概溢美之词,而不论铭主人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