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贼

词典解释

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

词典名字:

谗贼

词典发音:

chán zéi

国语辞典
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诗·陈风·防有鹊巢序》:“《防有鹊巢》,忧谗贼也。”
孔颖达 疏:“忧谗贼者,谓作者忧谗人谓为谗以贼害於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无怨望忿怒之患,彊弱之难,无谗贼妒疾之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其辞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正道直行,而罹谗贼。”

⒉  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

《管子·四称》:“良臣不使,谗贼是舍。”
《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
王逸 注:“言己欲为君斫去谗贼之臣於堂廇之中,选进 吕尚、管仲 之徒以为辅佐,则邦国安寧也。”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夫何大夫之炳烈兮,王不寤夫谗贼。”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谗贼

  • 谗贼,汉语词汇。
  • 拼音:chán zéi
  • 释义: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