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

词典解释

在上海市南市区城隍庙。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至万历五年(1559—1577)。原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其父母而建,取义“豫悦老亲”(豫与愉同义),故名豫园。现有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上海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园林。有三穗堂、仰山堂、大假山、萃秀堂、亦舫、万花楼及点春堂、鱼乐榭等建筑。水面楼台,曲廊回环,有虚有实,体现明、清江南园林艺术风格。其中位于东北角的点春堂是1853年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典名字:

豫园

词典发音:

yù yuán

国语辞典
园名。在上海市南市区。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至万历五年(公元1559-1577年)。为江南著名园林。园内亭﹑台﹑楼﹑阁林立,曲廊回环,保持明清建筑特色。其中点春堂是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部。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园名。在 上海市市区。建于 明 嘉靖 三十八年至 万历 五年(公元1559-1577年)。为 江 南著名园林。园内亭、台、楼、阁林立,曲廊回环,保持 明 清 建筑特色。其中 点春堂 是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豫园

  • 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
  •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