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普

词典解释: zàn pǔ 1.吐蕃君长的称号。国语辞典注音 ㄗㄢˋ ㄆㄨˇ  拼音 zàn pǔ唐代吐蕃君長的稱謂。▶ 《新唐書.卷二一六.吐番傳上》:「其俗謂彊雄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 《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那吐蕃一時無措,大敗虧輸,被韋皐追逐出境,直到贊普新築的王城,叫做末波城。」

词典名字:

赞普

词典发音:

zàn pǔ

国语辞典
吐蕃君长的称号。
基本解释

赞普[ zàn pǔ ]

⒈  唐代吐蕃君长的称谓。

《新唐书·卷二一六·吐番传上》:「其俗谓彊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那吐蕃一时无措大败亏输,被韦皐追逐出境,直到赞普新筑王城,叫做末波城。」

引证解释

⒈  吐蕃 君长的称号。

杜甫近闻》诗:“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新唐书·吐蕃传上》:“其俗谓彊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宋 苏轼 《送欧阳辩监澶州酒》诗:“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赞普

  • 赞普,在吐蕃诸王之名字中多有此字,以示崇巍。《新唐书·吐蕃传》云:“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颇得其意。“赞普”一词,主要是取其宗教上的含义。强调他的权力来自上天,即所谓“君权神授”,强调了赞普的血缘属于神系,君权来自天神。
  • 中国藏学泰斗王尧氏于解读吐蕃碑铭时以为:按赞普一词,系藏文btsan po之对音,而在古代btsan乃原始崇拜之精灵,雍仲本教bon po列为九乘之一,后转为统治者自称。在雍仲本教信仰中,“赞”是一种十分狞厉可怖、凶猛暴戾的神灵,既有灵异,又有群众基础(至今还是西藏人的崇祀对象),逐渐变成具有保护神地位的崇拜对象。“赞普”,雄强丈夫之名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