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国

词典解释

古国名。故地有在今印度尼西亚的巨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泰国之北大年(Pattani)或宋卡等说,以宋卡说较为合理。土色多赤,因以为号。或以为即*羯荼国的异译。公元607年,隋炀帝遣常骏等访问其国,受到隆重接待,并遣使回访,建立友好关系。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曾遣使访唐。《隋书·南蛮列传》《通典》卷一百八十八均有专条记述;《唐书·地理志》也著录此国。

词典名字:

赤土国

词典发音:

chì tǔ guó

国语辞典
古国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

《隋书·赤土国传》:“赤土国,扶南 之别种也。在 南海 中,水行百餘日而达所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
简称“赤土”。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帝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 常骏 等请使 赤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赤土国

  • 赤土国,古国名,故地大多认为在今马来半岛。气候炎热,因其土地呈赤色而得名。简称“赤土”。
  • 赤土国地处东南亚交通的咽喉地带,东晋著名高僧法显曾前往印度求法,回国时,曾搭载商船在此地停留了半年才回国,赤土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文明程度高。